-
-
-
养殖黄颡鱼肠炎病的防治
-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脓血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3)危害及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黄颡鱼鱼种及成鱼。这种病很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由于致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
- 2015-05-08 16:17:00
-
-
-
-
网箱养殖黄颡鱼之网箱的地点选择
- 1)微流水和有一定风浪的水域均适合设置网箱对于大中水库、湖泊、河流等水体,相对池塘来说,其特点是有一定的风浪和微流水。网箱养殖黄颡鱼的地点就是要求有一定的风浪和微流水,风浪不超过5级的水库和湖泊的汊湾均较适合网箱养殖黄颡鱼。另要求水流有一些流速,即微流水,其流速在每秒钟0.05~0.2米为宜。2)水质没有受到
- 2015-05-08 16:13:00
-
-
-
-
养殖黄颡鱼车轮虫病的防治
- [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Trichodina)及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以直接接触传播或离开鱼体车轮虫于水中自由游动转移宿主。[症状]病原体主要寄生于黄颡鱼鳃及体表皮肤、鳍。少量寄生时,黄颡鱼摄食及活动正常,大量寄生时易导致鳃,皮肤黏液增生,鳃丝充血,体表皮肤具出血小点,食欲下降,投饵时鱼体集
- 2015-05-08 15:57:00
-
-
-
-
养殖黄颡鱼钩介幼虫病的防治
- [病因]病原体为钩介幼虫(Glochidiumsp.)。蚌的受精卵在母蚌外鳃腔中发育成钩介幼虫后离开母体漂浮于水中,与鱼体接触后;寄生于鱼体上。幼虫靠吸收鱼体营养进行变态,发育成幼蚌。[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粘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鳍及皮肤上,鱼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
- 2015-05-08 15:35:00
-
-
-
-
养殖黄颡鱼鱼苗的暂养经验
- 黄颡鱼鱼苗的暂养培育阶段是指刚孵化出的不能自由游动的仔鱼,用精心护理方法培育成能自行游动、自行摄食个体的短暂过程。鱼苗的暂养培育也称仔鱼期暂养。(一)设施条件鱼苗的暂养培育的特点就是时间较短,暂养面积较小,可以在孵化设施中进行,也可以在30~40目网片制成的小网箱进行或水泥孵化池等设施中进行。不管哪种设施,都
- 2015-05-07 17:44:00
-
-
-
-
养殖黄颡鱼鱼苗的培育
- 将体长1.5~1.2厘米的黄颡鱼鱼苗(俗称水花)培养至5~6厘米大小的鱼苗(火片鱼种),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本阶段的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流水池培育和网箱培育等。相对鱼种培育来说,鱼苗阶段的培育对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对鱼苗培育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一)培育池或网箱的条件要求1.流水培育池结构流
- 2015-05-07 17:38:00
-
-
-
-
利用微型网箱养殖黄颡鱼的经验
- 在养殖其他水产的池塘中设置微型网箱养殖黄颡鱼,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网箱设置。网箱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长2米、宽2米、高1.2米,网目为1厘米。网箱采用封闭担架浮定式,底部用9目的网布做垫层,垫层边缘高度20厘米,以减少饲料散失,网箱上部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用18目聚乙烯窗纱制成高10厘米、边长30厘
- 2015-05-07 17:34:00
-
-
-
-
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的经验
- 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以及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 2015-05-07 17:32:00
-
-
-
-
养殖黄颡鱼节约饲料的技巧
- 目前黄颡鱼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不懂得如何节约饲料,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饲料及肥料等,不但使养殖成本日益上升,而且使水质不断恶化,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导致养殖效益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节约饲料成本呢?严格除杂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
- 2015-05-07 17:23:00
-
-
-
-
养殖黄颡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 出血性水肿病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症状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
- 2015-05-07 17:19:00
-
-
-
-
养殖黄颡鱼饵料的人工驯养的经验
-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往主要是作为野杂鱼生存于池塘、湖泊中,以水体中的小鱼虾、昆虫和各种水生昆虫的幼虫(特别是蜉蝣、摇蚊幼虫)、糠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把黄颡鱼作为优质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然而水体中天然饵料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
- 2015-05-07 16:46:00
-
-
-
-
高效实用养殖黄颡鱼的技术
-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常见个体200-300克,其肉质细嫩而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不但有滋补作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销售价在20元/公斤。一、苗种培育1、池塘准备苗种池以2500-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左右,清池放水后,施腐熟的畜禽粪肥300-500公斤/667平方米,培育浮游生物供鱼苗摄食。2
- 2015-05-07 16:39:00
-
阅读排行
问答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