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麦需肥量受土壤性状和自身肥力影响较大,同时还要考虑播期、产量等不同因素,同时小麦品种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农户在施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施磷肥。小麦对磷肥需求较多,底肥要多施些磷肥,建议应用氮磷钾比例中含磷较高的复混肥或磷酸二铵作底肥。二是注意把握适当用量。如用磷酸二铵作底肥,可以用15-20公斤/亩,如
- 2015-05-22 14:50:00
-
-
-
- 秋播期是搞好小麦病虫防治的基础和关键,希望农民朋友抓住秋播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将小麦病虫草害消灭在萌芽阶段。秋播期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如下:搞好植物检疫秋播期间种子调运频繁,最易传播检疫性病虫,因此,必须加强检疫工作,严防检疫性病虫杂草随种子调运传播蔓延。
- 2015-05-22 14:49:00
-
-
-
- 小麦开始分蘖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分蘖数不断增加,到拔节前后总茎蘖数达最大值。此后,发生较迟的分蘖因养分不足等原因陆续死亡,抽穗后茎蘖数才基本稳定。一般分蘖萌生后首先依靠主茎和大分蘖供应营养物质,出现第一片绿叶后开始制造营养物质,同时也要依靠大分蘖和主茎供应营养物质,最后才自己吸收和制造养分。通常情况下,小麦
- 2015-05-22 14:46:00
-
-
-
- 根据大面积多年生产实践,将冬小麦配方肥一次性施作底肥(底追一道清),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用肥方法,这类麦田普遍表现为麦苗壮而不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病性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较传统施肥增幅均在10%以上,加上减少了肥料用量和节省了劳力,亩平均增收60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其肥料品种选择主要有:①农家肥。
- 2015-05-22 14:37:00
-
-
-
- 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
- 2015-05-22 14:35:00
-
-
-
- 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以杀死附着在麦种上的各种病菌,如黑穗病、赤霉病、锈病和白粉病等,可提高麦种发芽率,使麦苗健壮,早生快发,夺取高产。晒种播种前选择晴天高温天气晒种1~2天,既消除霉气和杀菌,又可晒死各种害虫。但要注意:在塑料布或土麦场上晒种,不可放在水泥晒场上晒。药剂拌种播种前15~20天用粉锈宁拌种
- 2015-05-22 14:32:00
-
-
-
- 在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腊肥以富含有机质、带有温热性的肥料为主,如土杂肥、堆肥、厩肥、河泥、陈墙土、人畜粪尿等肥效稳而长的有机肥,适量配施化肥。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
- 2015-05-22 14:23:00
-
-
-
- 每年春季2、3月份,北方常有冷空气爆发南下,过程降温幅度大,过早拔节的小麦往往遭受冻害。这时对于生长过旺的苗子,要采取镇压的办法,抑制生长;对弱苗合理追肥、促弱转壮,以增强抗寒能力,同时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进行灌水,或者组织大面积统一薰烟,借以预防和减轻冻害。一、拔节后的小麦不耐寒小麦是比较耐低温
- 2015-05-22 14:15:00
-
-
-
- 沼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抗性和营养性物质。利用沼液浸泡可促进小麦种子新陈代谢活动,使小麦出苗整齐,根系发达,长势旺,增强抗寒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据试验小麦沼液浸种可增产5%~7%。具体作法是在播种前一天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沼液中,浸泡时间长短以小麦吸足水分为标准,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播种。由于该项技术简便、安全、效果
- 2015-05-22 14:09:00
-
-
-
- 1、整体排种器不排种。原因有:种子箱缺种,传动机构不工作,驱动轮滑移不转动。应加满种子,检修、调整传动机构,排除驱动轮滑移因素。2、单体排种器不排种。原因有:排种轮卡箍、键销松脱转动,输种管或下种口堵塞。应重新紧固好排种轮,清除输种或下种口堵塞物。3、播种量不均匀。原因有:作业速度变化大,刮种舌严重磨损,外槽
- 2015-05-22 14:06:00
-
-
-
- 春天来了,地气相通,小麦从冬眠中醒来,麦田中的绿色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许多农民朋友会问:我的小麦需不需要施肥?施什么肥料好?施多少肥合适 而我的回答是:要看苗施肥。从小麦的生理学角度上来讲,返青到起身这个阶段,小麦的植株继续在分蘖、出叶和发根,并且开始幼穗分化,是巩固冬前壮苗、争取弱苗转壮、抑制旺
- 2015-05-22 14:05:00
-
-
-
-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病害的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连作重茬发病重;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作多年连种,病害发生重;土壤肥力低,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缺磷地块发病重;春季多雨,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土壤处理小麦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亩用5
- 2015-05-22 14: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