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做好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一要加强三类苗管理。三类苗应抓住冬前未封冻的有利时机,优先管理,促根生长。要及时划锄松土,提高地温。对于底墒较好的晚茬麦田,一般不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对于底墒较差的晚茬麦,应选晴天浇冬水,底肥不足的可施适量化肥。二要及时浇好越冬水。浇冬水有利于沉实土壤,保证麦
- 2015-05-22 13:16:00
-
-
-
- 冬季积尿浇麦是一项传统的增产措施。据测定,人尿中一般含氮0.5%、磷0.13%、钾0.19%、有机质3%。因此,小麦浇尿后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等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冬季每亩浇施250~500公斤鲜尿,一般可增产25~50公斤小麦,效果十分明显。小麦浇尿的具体时间,
- 2015-05-22 13:15:00
-
-
-
- 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深层土壤中结圆茧越冬,并且可以休眠多年,春季当10厘米土温上升到7℃左右时,也就是小麦拔节期开始破茧和向土壤表层移动,4月中旬小麦进入孕穗期,幼虫陆续在3厘米表土层中做土室化蛹。蛹期一般8~12天。4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先在地表活动,然后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正值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卵期3~7
- 2015-05-22 13:13:00
-
-
-
- 玉米晚收增产技术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种。同时,如果为下一茬作物腾地必须早收获时,可连杆收获,放在地边1~2周后再拜果穗,可促进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技术要点:1、改变苞叶变黄就开始收获的习惯,严格把握玉米完全成
- 2015-05-21 16:32:00
-
-
-
- 今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由于干旱,大理市太邑乡地老虎发生严重。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下害虫。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1、2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3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
- 2015-05-21 16:30:00
-
-
-
- 据报道在南方玉米种植区,一般年份发病率为40%左右,严重时达70%,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制种田发病率更高,一般年份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云南玉米种植区,由于玉米生长期气温高、湿度大,纹枯病已成为玉米第一大病害。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
- 2015-05-21 16:28:00
-
-
-
- 1去除田间杂草及病弱株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的普及,麦秸和麦茬的遮挡降低了除草剂的防治效果,麦田遗留杂草也增加了除草难度。对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田间杂草多的地块,要抓紧中耕除草。并结合除草拔除玉米病株、小株、弱株、杂株和分蘖,对留苗密度过大的要适当去株,保持田间合理良好的群体结构。在玉米田内,总有一定数量的植株形成
- 2015-05-21 16:27:00
-
-
-
- 夏玉米生长期正值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生长量迅速加之雨水较多人工及机械防除杂草比较困难费工玉米田化学除草越来越被农民接受和普遍应用。玉米除草剂品种繁多使用技术要求高使用不当会对玉米产生药害。一下五点是夏玉米田使用除草剂的注意事项:第一,收割完小麦后,若地里已有大量杂草,必须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属内吸性灭草剂
- 2015-05-21 16:25:00
-
-
-
- 近年来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较为普遍,穗部发病时失去食用、饲用价值,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各幼嫩部位都可能发生瘤黑粉病。病部呈瘤状,瘤的大小因发病部位的不同而异,叶片上的瘤较小,果穗或茎节上的瘤常可达拳头大小。瘤未成熟时为一团白色柔嫩组织,外被一层薄膜,成熟后瘤内全部变为黑粉(病菌厚垣孢子
- 2015-05-21 16:23:00
-
-
-
- 伏天通常是指7月中旬-8月中旬的三伏时段,这段时间发生的干旱俗称伏(夏)旱。此时发生干旱对玉米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人们把玉米这个时期发生的旱灾称为“卡脖旱”。卡脖旱会影响夏玉米抽雄、开花和吐丝、授粉与结实,进而造成严重减产。一、伏旱的标准夏玉米伏天旱灾的降水标准是,7月下旬到8月中
- 2015-05-21 16:22:00
-
-
-
- 近几年,由于前茬作物收获晚、播期气候干旱、抢时播种质量差等因素影响,玉米出苗差,不整齐,长势较弱。俗话说:“夏争时,秋争晌”加强玉米田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确保晚播不减产,非常重要。在管理上应以早和促为中心,做好以下几点:一、旱灌水早灌促苗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四个关键水。根据土壤
- 2015-05-21 16:19:00
-
-
-
- 一、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
- 2015-05-21 1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