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致富热 > 技术 > 养殖技术 >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时间:2015-05-07 16:34:00 | 作者:杨王焱 | 标签:黄颡鱼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因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病害。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易从皮肤浸入体内,对药物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尤其要慎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物浸浴,合理放养。小瓜虫流行期间,饲料中添加2‰的内服型杀虫精Ⅱ,每半月1次,连喂3天。

2、发病时,池塘用25~30×10-6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用1次,外消3次以上。内服灭虫精Ⅱ,添加量为4‰~5‰,连喂5~7天。

3、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用1~2×10-6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

六、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以保万无一失

展开全部内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阅读
  •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点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点

    黄颡鱼又名盎斯鱼、江颡鱼,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较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易饲养,价格高,效益好。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上等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人工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点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中,生存温度范围广,一般为0℃~39℃,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水体最适宜PH值范围为7.
    2015-05-07 16:22:00
  • 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的经验

    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的经验

    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以及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2015-05-07 17:32:00
  • 养好黄颡鱼的新技术

    养好黄颡鱼的新技术

    一、池塘条件一般池塘只要塘基紧实,无渗漏,水源未受污染即可养殖,面积以1/15-5/15公顷为宜,水深1.5cm左右。二、放养鱼种1、放养方式:池塘主养黄颡鱼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一次放足鱼种,年底一次收获;一种是一次放足鱼种,养殖过程中捕大留小,多次收获;还有一种是轮捕轮放,即捕大补小。2、放养规格:要求鱼种规
    2015-05-07 16:18:00
  • 养殖黄颡鱼的几个关键时期

    养殖黄颡鱼的几个关键时期

    一、亲鱼培育时期1.亲鱼收集作为亲鱼,要求其体色鲜艳体形丰满、体格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冬龄以上,雄性个体在14.8cm以上,雌性个体在l1.7cm以上,雌雄比例为l:1.5。在选择雌雄亲鱼时,注意合理鉴别。收集亲鱼的最好时机是在上一年的冬季。2.亲鱼培育收集的亲鱼可用2%~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l0~l5分
    2015-05-07 15:16:00
  • 网箱如何养殖黄颡鱼

    网箱如何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在农村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
    2015-05-07 16:04:00
  • 黄颡鱼孕妇能吃吗?

    黄颡鱼孕妇能吃吗?

    对于怀孕的宝妈来说,饮食是要非常注意的,有很多东西是孕妇不能吃的,所以孕妇在饮食方面要非常注意,既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又要保证宝宝的健康生长,黄颡鱼的营养非常丰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黄颡鱼孕妇能吃吗?黄颡鱼孕妇能吃吗?黄颡鱼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生
    2017-08-17 11:54:39
  •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我相信很多都喜欢吃吧,这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的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很多人都喜欢吃,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在菜市场也随处可见,可是这么多的黄颡鱼到底是怎样养殖出来的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黄颡鱼的养殖! 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1、培育池条件: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
    2017-08-17 17:45:59
  •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因为黄颡鱼在市场上非常受消费者的喜欢,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养殖户都在养黄颡鱼,可是在养黄颡鱼的道路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黄颡鱼养殖技术的知识,让大家更好的养好黄颡鱼!黄颡鱼养殖技术1、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黄颡鱼喜欢在清澈洁净的水里面生活,所以池水的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5厘
    2017-08-17 17:22:32
  •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技术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技术

    黄颡鱼又名盎斯鱼、江颡鱼,为渔水性鱼类,适应性较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易饲养,价格高,效益好。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上等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中,生存温度范围广,一般为0℃~39℃,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水体最适宜PH值范围为7.0—8.5,
    2015-05-07 15:53:00
  • 池塘自然繁殖黄颡鱼的技术

    池塘自然繁殖黄颡鱼的技术

    近年来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尝试规模化生产鱼苗鱼种。但由于黄颡鱼性腺结构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种的成活率均较低,因此苗种价格较高。江苏常州郑陆农场从1999年开始,根据天然水体中黄颡鱼的繁殖习性,摸索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并取得了成功,黄颡鱼的自然交配率、鱼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较高,苗种质
    2015-05-07 15:32:00
  • · 网箱养殖黄颡鱼之网箱的规格
  • · 养殖黄颡鱼钩介幼虫病的防治
  • ·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 · 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
  • · 混养黄颡鱼的技术
  • · 养殖黄颡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 · 养殖黄颡鱼鱼苗的暂养经验
  • · 稻田养殖黄颡鱼的经验
  • · 养殖黄颡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 · 黄颡鱼价格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