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致富热 > 技术 > 种植技术 >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时间:2018-03-09 15:32:43 | 作者:陆小娇 | 标签:平菇

阳台种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让人感到新鲜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的,阳台种菇有听说过吗?哈哈,这种俗称最简单的种菇方式的种植方法,早已经在网络上流行很久了,什么?你还不知道?那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1、在网上购买现成的小菌包,没错,现在很多商家推出了家用菌包,简单易学号称傻瓜式种菌。

2、受到菌包后,拿出菌包,在菌包一端用刀子隔开封口,然后在封口划开一个十字。

3、把菌包置于阴凉处,每天早晚用水壶在封口那端喷水,保持菌包的湿润,但喷水也不宜过多。

4、根据当地的气温、湿度等环境影响,出菇的时间不经相同,大概在5-10天出菇,10-20天就可以收获了。

5、待平菇长大,就可以采摘,然后美美的做上一顿大餐享用吧。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平菇的采收技巧

当平菇菌盖充分展开,尚未释放孢子时,就应及时采收。适时采收,不仅味美可口,而且产量也高;耽误采收时间,不仅使平菇质量下降,而且不利于下茬平菇的生长。特别是大量孢子散发,进入管理人员呼吸道,引起咳嗽,影响健康;如落到子实体表面及料层上面形成一层白色粘液,会引起幼蕾及子实体的腐烂。

采收方法:为了保证平菇质量,不要提前停水,只要采收当天停止喷水即可,这样有利于菇体保持韧性,否则容易干燥脆裂。采收时用利刀切割,不要用手扭。切割时要注意紧贴料面,不要留茬过高,以免喷水后引起腐烂。采收后的鲜菇,要轻取轻放,并用力割去老根和菇柄基部,及时送往收购站或加工单位。如数量较大,运输不便,也可晒干或烘干,用塑料袋包装,扎口保管。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平菇的保存方法

1、密封保存

平菇在常规的环境里面鲜菇可贮存3-5天,温度增高,湿度也要增加,菇量不多时,可将平菇放于装有少量冷水的缸内,并将缸口封严,气温即便达到15℃-16℃,也可保鲜一周左右。

2、置于冷水

还可将菇完全浸于冷水中,但水必须干净卫生,水的含铁量应低于2毫克/升,这样平菇才不会变黑。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3、冷藏

将新鲜的平菇子实体在沸水中或蒸汽中处理4-8分钟,放到1%柠檬酸溶液中迅速冷却,沥干水分后用塑料袋分装好,放入冷库中贮藏,可保鲜3-5天。

4、晾干

将平菇洗净、撕成条状,晾干。锅中加入适量的花生油(其它植物油也可),加几个红辣椒和盐,将晾干的平菇条倒入油锅中,炸至平菇变成焦黄后关火。晾凉后放入广口的容器内,可以用来拌面、夹在馒头或面包中吃。保质期可以达到几个月。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平菇的营养价值

1、平菇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十分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

2、平菇的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为鸡蛋的2.6倍、猪肉的4倍、菠菜和油菜的15倍。

3、平菇和一般食用菇一样含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4、平菇含有平菇素和酸性多糖体等生理活性物质,对健康长寿、防治肝炎病等有效。

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平菇的采收技巧

阳台种植蔬果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环保而又绿色的种植方式,当然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毕竟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种菜的民族。虽然阳台种菇要比平常的平菇种植方式简单很多,但是采收起来也是需要按照正常的采收程序的哟 !

展开全部内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阅读
  • 2017种平菇赚钱吗?2017种平菇前景及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2017种平菇赚钱吗?2017种平菇前景及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平菇(学名: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
    2017-04-19 15:05:08
  • 平菇炒鸡蛋的做法 鸡蛋炒平菇怎么做好吃

    平菇炒鸡蛋的做法 鸡蛋炒平菇怎么做好吃

    说到平菇,相信是大家都非常喜爱吃的一种菌类食物,煮熟过后的平菇口感柔软爽滑,味道相当的鲜美可口,且食用方法多样化,可以搭配不同的食材烹调。平菇鸡蛋是常吃的一道家常小菜,那么要如何才能炒出美味的平菇鸡蛋呢?平菇炒鸡蛋的做法原料:1、主料:鲜平菇300克,鸡蛋5只。2、调料:精盐、胡椒粉、葱丝、生油。制法:1、将
    2018-03-07 16:11:58
  • 袋装平菇种植技术与管理

    袋装平菇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培养料配方平菇的原料来源有稻草、锯木屑、酒糟、玉米秸、树叶、废纸、玉米芯、豆秸、棉籽皮、废棉、农作物秸杆和工副业的下脚料等,选择非常多样。选择原料尽量不要用发霉变质的,就算是隔年存放的也需在阳光下充分曝晒两到三天才能使用,选用新鲜的原料。配方1:棉子壳98%、石灰分1%、石膏粉1%、PH值6.5配方2:棉
    2019-04-11 16:12:16
  • 2018种平菇赚钱吗?平菇种植的利润与投资成本及前景预测

    2018种平菇赚钱吗?平菇种植的利润与投资成本及前景预测

    人们常说,蘑菇是所有植物性食物中味道最为鲜美的种类,平菇作为众多蘑菇中的一种,也的确向人们展现了蘑菇家族所带来的味觉享受。无论是炒菜还是用于煮汤,平菇的味道都是极好的。2018种平菇赚钱吗?平菇味道鲜美,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国外的许多营养学家认为,平菇的营养价值达到了“植物性食物的顶峰&rdqu
    2017-12-12 15:04:01
  • 平菇如何进行催菇

    平菇如何进行催菇

    平菇(学名: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
    2015-07-23 13:55:50
  • 平菇怎么做好吃 平菇的做法大全

    平菇怎么做好吃 平菇的做法大全

    平菇是蘑菇中的一个种类,它的表面相比较于其它的蘑菇来说要大一些,一般的为灰白色比较常见。平菇的食用价值很高,口感爽滑细嫩,生活中常常会被很多人选择食用。想要把它做的好处,还是有许多小技巧的。平菇炒肉食材:平菇、五花肉、洋葱半个、红椒、色拉油、食盐适量、葱、姜半块、料酒适量、生抽适量、白糖少许。做法:1、平菇剪
    2018-03-08 10:40:57
  • 平菇种植新技术,培养基要配制好,装袋灭菌不能马虎

    平菇种植新技术,培养基要配制好,装袋灭菌不能马虎

    平菇是我们平常很常见的一种菌类,一般用来炒菜或烫火锅,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菌类,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平菇的种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培养基配制及预湿和发酵1、春夏季栽培料配方:棉子壳85%左右,稻草15%左右。2、秋冬季栽培料配方:棉子壳80%~75%左右,稻草20%~25%左右。注意:一般在装袋前l
    2017-04-21 16:13:17
  • 平菇菌种在哪里买到 平菇怎么种植

    平菇菌种在哪里买到 平菇怎么种植

    平菇又叫做秀珍菇、侧耳等,外表呈灰色,味道鲜美爽滑,且食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及矿物质。其实种植平菇非常的简单,也可以在家自己种植,只要购买平菇菌种即可。那么平菇菌种需要去哪里才能购买得到呢?平菇菌种在哪里买到国内平菇生产量很大。很多地方都有生产。平菇菌种生产的厂家也很多。不知你是什么地方
    2018-03-07 16:23:48
  • 平菇菌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平菇菌种的优劣判断

    平菇菌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平菇菌种的优劣判断

    对于平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菌种类的食材,它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关于它的种植。在种植平菇的时候,首先就需要了解它菌种的价格,其次就是选择好的菌种。平菇菌种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平菇菌种的市场价格大概在每斤4元至6元左右。平菇菌种的价格会根据地域之间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大家在购买的时候,
    2018-03-08 10:31:12
  • 平菇块菌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

    平菇块菌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

    平菇(学名: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
    2015-07-27 13:44:38
  • · 1亩平菇大棚1年的效益怎么样
  • ·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 · 平菇高产种植技术 自己在家怎么种平菇
  • · 平菇室外菇床的栽培管理技术
  • · 平菇炒肉怎么炒好吃 平菇炒肉的做法
  • · 大棚平菇种植技术,菌种选择及处理是关键
  • · 平菇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平菇的挑选方法
  • · 平菇产地在哪里 种平菇注意事项
  • · 玉米芯平菇最合理配方(发酵料、高产、高营养)
  • · 平菇畸形菇形成的原因及防治